債市方面,債券市場窄幅震蕩。主要圍繞國債增發和落地進行交易。在國債增發落地后,市場出現了利空出盡的走勢,期待央行展開更大規模的投放進行對沖,收益率有所下行。資金面方面先緊后松,需要關注地方再融資債券發行高峰過后,資金面是否有所變化。
重要事件方面,10月24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,批準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。國債增發可能從8月政治局會議對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要求開始;9月20日,附息國債發行規模由950億左右增加到1150億左右;10月13日,人大委員長會議中,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的會議議程中并未出現調整預算,市場對于增發國債的預期降溫,但后續人大常委會會議中,該項議程落地。
基本面方面,高頻數據上,一方面,生產端恢復普遍快于需求端,具體表現在開工率、產能利用率基本恢復至2021年和2019年以上水平,價格和地產成交等需求端仍較疫情前有一定差距;另一方面,近期維度來看,部分景氣度較高和改善的領域需要關注,如瀝青開工率提升、水泥價格回升。
流動性和政策方面,利率債供給壓力較大,一是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發行,二是國債增發落地,預計年底之前將面臨持續的供給壓力;另一方面,隨著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高峰過去,資金開始用于化解債務,對流動性將形成利好。此外,匯率問題始終約束央行寬松,目前來看,央行穩定匯率在7.3%關鍵點位的目標較強。
國壽安保基金認為,整體來看,債券的關鍵點還是資金面,前期資金面偏緊的情況已經隱含了國債多發的信息,因此如果央行能夠給與長期資金配合,對于資金面和債券市場形成利好;如果國債多發能夠提振信心,緩解匯率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,同樣可以減輕央行貨幣政策的制約。中期來看,本次調整預算打破了3%的赤字率紅線,開啟了中央加杠桿的路徑。因此對于明年財政力度和經濟增長目標,可能要重新估計。
股市方面,上周A股市場觸底反彈,寬基指數漲集體上漲,創業板指跑贏上證50,中證1000跑贏滬深300,市場偏向小盤成長風格,隨著市場情緒的改善,賺錢效應開始好轉,兩市成交量增加。在前期市場信心缺失情況下,1萬億新增國債發行計劃的落地,從經濟角度對市場情緒產生提振,A股做多信心明顯修復,“國家隊”匯金的再度出手也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。近期醫藥底部區間確立,減肥藥、AD、NASH、帶皰、RSV、支原體肺炎等主題熱點不斷,疊加當前正值財報季,恒瑞醫藥昨晚披露的三季度業績超預期,美國減肥藥龍頭諾和諾德也將公布Q3業績,有望實現高增速,產業利好催化,醫藥板塊本周領漲。此外,市場熱點依然圍繞華為產業鏈展開,算力、汽車、鴻蒙、衛星通信等分支全天活躍。汽車方面,近期問界官宣M9目前大定已突破15000臺;算力與衛星通信方面,全球首次運營商NRNTN終端直連衛星現網環境測試驗證完成,第二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舉行。產業利好不斷持續催化華為產業鏈熱度。具體來看,農林牧漁、醫藥生物、食品飲料、汽車、環保等行業漲幅居前,美容護理、通信、煤炭、銀行、石油石化行業跌幅居前。
權益市場底部仍需堅定信心,宏微觀多重利好釋放、中美地緣政治關系緩和、內外資明顯回流等助推A股強勢反彈,量變在逐步走向質變,指數具備底部反彈空間。從國內看,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,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國債10000億元,預計赤字率由3%提高到3.8%左右,增發國債將提高地方政府可用資金空間,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。此外,中美地緣政治關系緩和,王毅訪美表示尋求擴大共識,開展互利合作。我國將啟動新一輪“房改”,國務院下發“14號文”明確兩大目標,一是在大城市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,二是推動建立房地產業轉型發展新模式,一系列利好信息對市場信心帶來提振。從海外看,10年期美債利率自上周的5%高位回落至近期4.8%水平,主因衰退預期升溫,美長債收益率疊加海外市場回暖,對A股投資者風險偏好起到一定提振作用。
|
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