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(PPI)數據顯示,CPI同比增長1.8%,PPI同比增長4.9%,2017年全年CPI上漲1.6%,比2016年回落0.4個百分點,PPI上漲6.3%,增幅近六年首度轉正。國壽安保基金認為,12月CPI小幅回升和PPI回落基本符合市場預期,非食品價格特別是服務價格推動了CPI的上漲,雖然環保限產仍然支撐PPI,但去年同期的高基數帶來增速的高位回落。預計未來CPI同比增速將溫和抬升,而PPI同比增速則緩幅下行。
債券市場方面,臨近繳稅期流動性趨緊,疊加監管持續施壓以及全球貨幣政策趨緊背景下歐美債市大跌,上周利率債明顯承壓。政金債調整幅度大于國債,10年期國開和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8.0bp和1.3bp。考慮到12月廣義基金大幅增持政金債、意圖博弈一季度交易性機會,年后政金債調整幅度超預期可能也與監管施壓下一致預期踩空有關。上周信用債調整幅度不及利率債,信用利差明顯壓縮。近期一行三會聯手從投資端和發行端對非標進行從嚴監管,未來對信托依賴較高的地產、城投等品種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再融資風險,并且非標轉標或會加大信貸需求和信用債供給壓力。預計后期低等級、長久期信用債仍有補跌的風險,信用利差和等級利差走擴仍是大概率事件。國壽安保基金認為,近期油價高漲推升全球通脹預期,聯邦基金期貨市場顯示的美聯儲3月加息概率已超過88%,疊加日央行將減少長債購買規模、歐央行考慮從年初開始調整溝通措辭以體現增長前景的好轉,整體來看海外市場貨幣政策趨于收緊。國內央行貨幣政策仍將配合“防風險”大基調,操作上“削峰填谷”,預計短期難有明顯放松。再加上監管政策密集出臺,市場情緒脆弱但博弈心態不減,短期債市可能會繼續面臨較大波動,我們仍建議規避監管鋒芒、謹慎交易,并對債市超跌和央行態度配合下的反彈機會保持密切關注。
股票市場方面,上周股指大盤好于中小盤,滬指實現11連陽,創1993年以來最長連陽紀錄,兩市成交2.49萬億元,較前周有所增加。上周上證綜指漲1.10%,深圳成指漲1.05%,上證50漲2.94%,滬深300漲2.08%,中小板漲0.52%,創業板跌0.87%。上周行業漲幅前三分別為家用電器(6.15%)、食品飲料(5.02%)、房地產(2.92%),漲幅后三的行業分別為建筑材料(-2.54%)、機械設備(-1.94%)、國防軍工(-1.79%)。概念指數中,上周區塊鏈、次新股概念漲幅居前,而芯片國產化、共享單車、藍寶石概念跌幅居前。國壽安保基金認為,春季躁動下的短期行情仍然可期,滬強深弱的結構性格局延續,繼續擁抱價值龍頭。同時須留意流動性邊際改善的空間已不大,加之近期監管政策頻出,情緒面恐面臨擾動。整體來看,我們認為數據真空期市場仍有望表現較好,但是短期反彈幅度相對較大,市場較大概率進入震蕩格局,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重要性提升。行業方面,推薦通脹邏輯下的石油石化、食品飲料等,以及政策邊際趨松、景氣持續、估值較低的房地產及產業鏈。主題投資方面,上周區塊鏈概念的火爆在全球蔓延,但炒作成分過多,短期內難以對盈利產生實質影響,須跟蹤技術落地情況,其它概念板塊輪動較快,中期可關注智能汽車、5G、大數據等事件進展。
|
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