債市方面,上周債券收益率有所上行。一是由于前期變異疫情出現,交易情緒打得較滿,近期有所消退;二是上個月下旬流動性投放較為充裕,但臨近月末時點資金出現邊際收緊,跨月后投放又有所減少,資金上的利好下降;三是月末的PMI出現了年初以來的首次上行,經濟下行的邏輯有所減弱。自10月下旬的高點以來,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,目前市場止盈情緒較為濃厚,在沒有更進一步事件驅動的情況下,收益率下行的動力有所減弱。
從基本面來看,需要關注PMI的近期首次上行。本次PMI上行是今年年初以來的首次上行,背景是限產政策放松,上游生產有所恢復,疊加房地產政策緩和,因而PMI出現了短期低位企穩的跡象。從歷史經驗來看,2012年、2016年和2019年,PMI均存在二次探底的經驗法則,即第一次觸底回升標志了經濟并沒有變得更差,此后經歷震蕩筑底的區間,二次觸底回升標志了經濟的明顯好轉。本輪周期中經濟壓力更大,地產銷售并沒有見到明顯好轉;疊加隨著海外生產恢復,高昂的外需可能將轉而下行,經濟筑底過程可能更加復雜。
流動性方面,央行保持了近期一貫的操作方式,月初結束大額投放,重新回歸100億投放。12月是財政支出大月,流動性壓力并不大。后續關注:一是12月國債凈發行規模可能有所上行,關注供給壓力;二是國常會要求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,可能給明年一季度利率債供給形成壓力;
海外方面,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了偏鷹的言論,表示不應再用“暫時性”來描述通脹,應當加快Taper的速度。鮑威爾此言是為了應對美國日益嚴峻的通脹壓力。在通脹持續上行的背景下,拜登政府的支持率持續下降,打壓通脹的必要性不斷提高。短期內在通脹高企的情形下,美國貨幣政策仍然易緊難松。
整體而言,利率在一個月多月以來的下行后出現了小幅調整,市場止盈情緒較為濃厚。從歷史規律來看,PMI具有兩次探底的經驗法則,因而經濟仍然處在震蕩磨底區間。短期而言,在房地產銷售、新開工、竣工鏈條持續下行的情況下,經濟將持續偏弱;貨幣政策仍然保持穩健中性,基本面和政策端均給債券帶來安全邊際。此外,寬信用政策目前尚未形成明顯效果。預計收益率繼續維持震蕩偏強。
股市方面,上周A股整體表現先抑后揚,主要寬基指數震蕩上漲,上證50跑贏創業板指,中證1000跑贏滬深300,價值風格上周表現占優。上周周期板塊集體反彈,一方面由于市場對專項債持續關注以及對穩增長政策預期,基建項目可能加速落地,對建筑、建材等基建相關板塊形成利好,另一方面,煤炭長協新政出臺,煤炭、公用事業大幅反彈,海運板塊則受變種病毒引起的運價上漲預期所催化,上周同樣漲幅居前。周期板塊的反彈更多是消息面利好下的困境反轉交易,在高景氣行業不斷得到驗證的背景下,跨年行情主線或仍將圍繞成長板塊展開,短期不存在風格切換基礎。具體來看,上周多數行業收漲,其中建筑裝飾、采掘、國防軍工、公用事業、交通運輸等周期、成長行業領漲市場,休閑服務、紡織服裝、醫藥生物、傳媒、有色金屬等行業領跌。
權益市場的配置性價比依然較為突出,經濟數據企穩但難有顯著回升,短期基本面邏輯或逐漸淡化,而面對明年經濟下行壓力,年底或進一步明確未來政策方向,穩增長預期升溫推動風險偏好改善,成長或率先走出指數行情。從基本面看,國內經濟出現企穩跡象,11月PMI生產指數大幅走強支撐了制造業PMI指數重回榮枯線以上,然而新訂單與新出口訂單指數依然處于榮枯線以下,需求側恢復弱于供給側,經濟回復基礎較為薄弱,未來仍需關注內外需走弱對經濟的潛在影響。此外,服務業PMI持續回落,疫情防控措施對服務消費沖擊依然存在,建筑業PMI與建筑業新訂單指數均顯著回升,基建落地速度有所加快。從風險偏好看,上周國內市場表現反映了Omicron變異病毒的影響更偏短期,高景氣的成長板塊基本面邏輯并未改變。隨著國內年底重要工作會議的臨近,政策寬松預期仍是影響市場風險偏好的主要邏輯,基于近期融資以及監管層面釋放出的政策信號,穩增長交易將更加火熱。
建議積極把握跨年行情,行業層面建議關注兩條主線,一是跨年階段行情主線仍以高景氣成長板塊為主,建議長期堅守新能源汽車、光伏、軍工等科技成長的配置型機會;二是尋找低景氣、低估值且盈利存在改善預期的大眾消費、大金融板塊,短期關注食飲、醫藥、券商、優質地產龍頭等低估值修復性機會。
|
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|